
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9月3日讯(通讯员 朱志强)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让我们铭记历史,致敬那些为国家安宁、人民幸福挺身而出的英雄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去走近一级因战伤残军人刘金录的故事,聆听他深藏在岁月里的热血故事。
1965年,刘金录出生在永兴县高亭司镇高亭村的一个普通家庭。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童年,“保家卫国”四个字,早早便从家庭与校园的教育中,深深烙进了他的心里。1983年11月,刚满18岁的刘金录,怀揣着从小到大的军人梦,毅然报名参军,穿上军装成为边防五师的一名战士,奔赴广西靖西边境线守护着祖国西南大门的土地。
一级因战伤残军人刘金录:“当时我的父母经常给我讲杨家将一门忠烈保家卫国、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,这就是家庭的教育;在学校,老师给我们讲近代史中鸦片战争、抗日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,所以我从小就立志长大了要参军,保卫国家。”
1984年11月30日,一场排雷任务,彻底改变了刘金录的人生轨迹。当天,他与战友在边境雷区排查时,不幸触雷,导致左上臂、右小腿严重炸伤后被迫截肢,双眼永久失明。因在排雷任务中表现英勇,刘金录被授予战时三等功,后被评定为一级因战伤残军人。
一级因战伤残军人刘金录:“对我们军人来说,担当是刻在骨子里的,敌人来犯时,我们敢拿起枪冲锋,就是要保家卫国,捍卫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。”
退伍后的日子里,他见证着家乡的巨变,也感受着党和政府的关怀。
一级因战伤残军人刘金录:“退伍后,党和政府对我特别关心,每年八一建军节和春节都会来慰问我,平时领导也常跟我嘘寒问暖。要是遇到实际困难、有啥需求,随时打电话找他们就行。”
如今,年过花甲的刘金录,虽看不见眼前的世界,却始终“看得见”历史的重量与精神的传承。他常说,自己的经历不算什么,真正该被记住的,是那些永远留在战场上的战友,是那些为抗战胜利流血牺牲的先烈。而他能做的,就是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,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。
一级因战伤残军人刘金录:“借着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契机,我希望我们全国人民,特别是青少年,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,明白祖国的安宁来之不易,希望他们好好学习,今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,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。”
责编:曹智莹
一审:曹智莹
二审:郭美英
三审:欧景田
来源:永兴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下载APP
分享到